江油市生猪种业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种业园区,百万羽禽蛋产业园一期满产运行,种养循环模式全面推广……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,为农民增收、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近年来,江油市紧紧围绕“稳产保供、绿色转型、提质增效”发展目标,加快建设全产业链现代化畜禽养殖新高地,全力推动江油畜牧业向规模化、智能化、品牌化转型升级。
在位于方水镇高包村的四川创牧农业有限公司蛋鸡产业园内,现代化鸡舍鳞次栉比,智能设备有序运转。“我们公司每天产50万枚鸡蛋,通过冷链物流直供全国商超和食品企业。”四川创牧农业有限公司蛋鸡产业园总经理袁林介绍,园区现存栏蛋鸡50万羽,年产鸡蛋1.3亿枚、鸡粪有机肥1.2万吨,年出售的收益达1.64亿元。
与农户散养不同,该园区从蛋鸡饲料投喂到鸡舍环境参数自动化调节,全部实现智能化管理。在鸡蛋包装车间,自动生产线集传输、清洗、杀菌、分拣于一体;鸡舍配备的粪便收集系统,通过传送带将鸡粪直接输送至风干房处理,真正的完成“料不见天,粪不落地”。
“以前的鸡棚只能养两三万只鸡,现在用的鸡棚有9层,能养11万只鸡,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采用标准化、精细化、智慧化饲养蛋鸡,产出的鸡蛋品质更高。”袁林介绍。
据介绍,该产业园区分三期建设,二期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前期手续,待二期项目建设完成后启动实施三期建设,将着力打造全省最大的蛋品精深加工基地。
这种规模化、智能化的发展模式,正是江油畜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缩影。近年来,江油成功引进正大、新希望、双胞胎、铁骑力士等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,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78家,全市畜牧产业年均产值达42.78亿元。
江油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站站长周鑫透露,今年江油与巨星农牧、四川创牧等企业签订战略协议,计划建设50万头健康生猪种养循环全产业链基地、15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等重点项目。这些项目落地后,将逐步提升江油畜牧业产能,推动产业向高端化、绿色化迈进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
“屠宰场一年要加工五六万头江油本地养殖的猪,全年猪大肠产量大概七八万吨,都是在我们本地消化,还不够卖,鲜肉也主要是在江油销售。”江油市旺利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婷说。每天凌晨,该限公司屠宰场灯火通明,工作人员忙碌地对宰杀的猪做处理,经过精心处理的猪大肠被送往江油各地的餐饮企业和食品加工厂。
江油小愚娘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特色美食研发、生产、加工、推广为一体的科技型食品企业,每天有200公斤至400公斤新鲜肥肠在该公司经过清洗、烹饪、密封、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。
“公司独创321生产的基本工艺(即3次翻洗、2次预煮、1次冰镇)去除肥肠异味,保障口感Q弹,受到大众喜爱,我们现在有红烧肥肠、魔芋肥肠、黄豆肥肠等10余个品种,年销额1000多万元。”江油小愚娘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说。
江油是川猪产业集群建设县,也是生猪调出大县。近年来,江油市全力发展生猪产业,构建起完整的生猪种业育繁推体系,并通过政策引导、技术上的支持、资金扶持等多项措施大幅度的提高生猪产能,同时延伸生猪产业链条,形成了从育种到屠宰、加工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。
与此同时,江油还依托铁骑力士食品加工基地,生产川藏黑猪腊肉、香肠等产品,开发川藏黑猪小酥肉、烤肠、卤肥肠等预制菜及川藏黑猪肥肠、猪肉卷等系列高端火锅食材,精深加工年产值达8000万元。
如今,江油猪肉制品闻名全国,“江油肥肠”“羌之鲜”“黑味美”等猪肉制品广受市场青睐。下一步,江油将继续推动生猪种业“育繁推”全产业链发展,全力发展冷链物流、精深加工、预制菜等新业态,支持“诗乡肥肠”“江山有物”等品牌拓展全国市场,实现从“卖原料”向“卖产品”“卖品牌”跨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