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35年的努力和坚持,今年56岁的宝应县安宜镇潘桥村养殖户钱春红干出了大事业,鸡蛋年销售从最初的3000元到如今3000万元,创造了宝应养殖户的一个神话。创业成功的老钱,背后是白手起家到智能化养殖的奋斗史,他用悉心管理和创新思维交出了一份优秀的创业答卷。
1990年,初中毕业的钱春红,没选进工厂务工,而是投身农业养殖。当时,很多人对养鸡并不看好,觉得风险大、收益低,但钱春红不这么看。他认为鸡蛋是我们正常的生活的必需品, 背后有着非常大的市场需求。于是,他试着养了700多只鸡。第一年,他赚了3000块钱。这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,已很可观,挖到了第一桶金,钱春红创业信心倍增。
安宜镇潘桥村蛋鸡养殖户钱春红:我们是91年结的婚,家属结过婚后没什么事做,就和我在家里一块养鸡。当时,她把结婚压箱子的1000块钱拿出来买的电风扇,给我养鸡。
到了本世纪初,随着资金不间断地积累,钱春红的养殖规模从最初的六七百只扩大到了上万只。如今,他的养殖场已拥有16万只鸡,是全县顶级规模的养鸡场。养鸡数量增加,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。为提高效率,钱春红从2014年开始引进智能化养殖设备。鸡舍的温度、湿度、光照条件完全实现自动化控制,鸡蛋的分拣和包装也依靠机器操作,极大减少了人工成本。
钱春红:这个是环控系统,进口的,它主要控制鸡舍的温度。假如里面定在20度,它就稳定在20度上下,上下不可能超过1度。这边一块属于捡蛋系统,它自动地把每层的鸡蛋输送出来。然后通过鸡蛋器输送外去,这就是自动捡蛋。一层捡过后自动下来,下来后,这一层捡过再自动下来。捡结束后再自动上去,全自动的。
钱春红养鸡的成功,不仅仅因为他勤奋,更在于他的管理智慧和对饲养技术的追求。经过多年摸索积累,他形成了一套独特的“养鸡经”:在成本控制上,他注重选择超高的性价比的饲料,特别是在市场行情低迷时,通过精准控制成本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;技术升级上,智能化设备让他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,提高了效率和产品质量;品牌塑造上,通过种种平台建立信任感,将产品与消费者直接连接,减少了中间商环节,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;风险防控上,从严格的防疫到科学的生产管理,将风险降到最低,让每一颗鸡蛋都能安全、放心地送到消费者手中。
钱春红:养殖过程中,技术这一块基本都是我自己来,遇到不懂的,就问专业的老师。鸡防疫的这块,要做到位,另外管理上要做到位。平时,要观察鸡群的动态,平时早上要观察,晚上要观察。另外,(饲料)食物安全,平时要加强消毒,里外要消毒。鸡子的防疫,到什么时间防啥东西,就要防啥东西,跟小孩打防疫针一样,必须要把它防下去。
钱春红和记者说,他养的鸡,市场销量很大。由于品质佳,口碑好,很多人都上门购买鸡蛋。钱春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现在每天销售鸡蛋大约12000斤左右,每斤按平均5元计算,每天收入6万元左右。看到每天收获的“真金白银”,他对当初的选择充满自信。对未来的计划,老钱也很明确:逐步扩大养殖规模,引进更先进的智能化设备,不断打造自己的鸡蛋品牌。
钱春红:这就是马庄鸡场的草鸡蛋,目前在市场卖的是非常火爆的,非常好吃,我们的口感是不一样的,我们宝应的广大市民都非常认可。